
瘀血阻络证 —— 外伤留瘀阻脉实配网配资,化瘀通络可止颤
患者概况
一年前田卫东医生接诊一位 60 岁男性患者,患特发性震颤 8 年,双手震颤逐渐加重,近 3 年伴双侧肢体麻木、关节疼痛,且皮肤干燥粗糙(中医称 “肌肤甲错”)。田医生追问病史,患者 10 年前曾因车祸导致胸部、上肢外伤,当时未彻底调理,此后逐渐出现震颤症状。
田医生诊断:该患者面色晦暗(瘀血内阻之象),舌体有紫黑色瘀斑,舌苔薄白;脉象涩(气血运行不畅之象)。中医有 “久病入络”“外伤致瘀” 之说,患者早年外伤后,瘀血未完全清除,长期阻滞经络;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,瘀血阻滞则气血无法正常濡养筋脉,筋脉失养而发震颤;同时瘀血内阻还会导致肢体气血不通,出现麻木、疼痛,肌肤失养则干燥粗糙。
治疗方案实配网配资
药方:桃仁 10g、红花 8g(活血化瘀,破除瘀滞),当归 12g、川芎 10g(养血活血,防活血伤血),地龙 10g、全蝎 6g(通络息风,针对震颤),乳香 6g、没药 6g(活血止痛,缓解肢体疼痛),每日 1 剂,水煎服。
治疗效果
服药1个疗程(24天):患者肢体麻木感减轻,关节疼痛缓解(夜间疼痛不影响睡眠);
服药 3个月:双手震颤幅度缩小(持筷时抖动减轻,可自主夹菜);
调理 5个月:双手震颤明显改善(静止时震颤基本消失,持重物时仅轻微抖动),肌肤甲错症状好转(皮肤粗糙感减轻);
半年随访:震颤症状大幅改善,肢体麻木、疼痛未再复发。
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核心思路
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,并非依赖单一 “特效药”,而是通过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合参,精准判断证型实配网配资,再结合方药、生活调理形成 “个体化方案”—— 正如清除道路障碍需先看障碍类型(是泥土堆积还是石块堵塞),调理身体也需先辨失衡根源,方能 “对症施治、药到病除”。
发布于:北京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